CZZC

您当前位置:
首页 >> 新区人物 >> 中心成果 >> 正文

黄建钢:整体创新更重要
2017-01-03 14:45   审核人:

窗体顶端


窗体底端

   

     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《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》,这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,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。它也使建设中的“舟山群岛新区”面临新的挑战,由于上海和舟山处于一个几乎相同或相近或相似地理位置上,估计一个很难会再批准与上海具有相同或相近或相似的政策。

       同时,对“舟山群岛新区”来说,上海获批“自贸区”也是一个错位和借势发展的机遇。这就需要思维的创新:可以往哪里错位?借什么势和怎么借势?这涉及创新的角度和速度。“上海获批自贸区”之事说明,“舟山群岛新区”的创新不仅需要纵向出新,而且更需要横向出新。

        舟山群岛的资源究竟在哪里,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挖掘的问题。从“自贸区”的角度看,它有如下四个方面独特优势:一是深水岸线。不仅水深,而且线长;不仅有直线,还有圈线,更有群线。这是建设枢纽港的必备条件。二是气候良好。这是做科研和做学问的好地方。三是文化优势。特别是佛教的菩萨道场普陀山的观音文化,已经形成一个文化传播的流域,已经产生一个文化传播的极地。四是后发优势。原先越不发展和发达,后来就越容易发展和发达。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发展所借用的势能是不同的。一般而言,先期发展往往会成为后期发展的障碍,尤其在不同性质发展上更是如此。

        我们应当深刻地领会国家设立“舟山群岛新区”的战略意图。其经济的战略意义在于,要进行一次整体的转型升级。在这方面,笔者认为,沪甬能做的更多的是经济的局部转型升级,而“舟山群岛新区”应做、可做和能做的却是经济的整体的转型升级。虽然也有专家认为,舟山有成为中日韩自贸区中方最佳选择地的可能。但无论从基本要素的状况或是从机理、机制和体制看,沪甬争取“自贸区”的可能性不仅要比舟山大,而且要大很多。舟山即使是一定要以“自贸区”为目标,也有一个如何避开和利用沪甬各自优势的问题。其实,沪甬的优势和劣势都在先发上。先前的发展往往会成为后续转型升级发展的障碍。这就需要“舟山群岛新区”要与沪甬形成一个错位发展的态势。任何国家战略的作用都要意在长远、全局的带动,所以,对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就一定要包含对浙江省、长三角、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的作用和影响的考虑。

        “舟山群岛新区”的“全国海洋经济主题区”和“浙江海洋经济先导区”的战略定位具有无限的思考空间。关键是如何理解“海洋经济”。它的发展有三个阶段:自然状态、贸易状态和科技状态。从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看,它已经走过自然状态和贸易状态两个阶段,现在以新加坡模式为标志而进入一个海洋经济“准科技”的阶段,而且海洋经济的科技状态的外延还在不断拓展和延伸。贸易的时代从总体看即将过去,将迎来的是一个科技的时代。

       “自贸区”与其说是一个模式,不如说是一种机制。模式和机制的区别在于:模式是有形的,而机制是无形的;模式是机制的外在,而机制是模式的内涵;模式是固定的,而机制是变化的。这种机制是免税的和具有较高自由度的,甚至是可以容错的。而“海洋经济”是一种崭新经济形态,是一种以海洋科技支撑的经济。这需要一种可以把海洋科技研发放在重要位置的新机制。

        舟山群岛新区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区。不仅要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,而且还是中国海洋经济的示范区,更可能还是全球经济的新增长地。这就既需要创新,又需要对创新的机制和体制先行先试;要创新一个既以“自贸区”为基础又要高于“自贸区”的体制和机制。“自贸区”固然很好,但已经不属于“创新”,至多属于“搬新”,它是“自由资本主义”的产物,而自20世纪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已进入一个“市场资本主义”时期。不仅如此,从现实情况看,整个人类都面临一个整体转型升级的问题,都有一个将往哪里拓展和发展的方向问题,都面临一个创新的问题。

 

窗体底端

 

打印    收藏
上一条:舟山群岛新区自主创新型人才支撑 SWOT 分析
下一条:“舟山群岛新区”建设的经济范式和发展瓶颈
关闭窗口
     

Copyright ?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

电话:0580—2267345

地址: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

智者慧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