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ZZC

您当前位置:
首页 >> 新区人物 >> 中心成果 >> 正文

舟山群岛新区自主创新型人才支撑 SWOT 分析
2017-01-03 14:52   审核人:

【摘 要】文章在调查分析舟山群岛新区人才现状的基础上,从提高舟山群岛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视角上,分析舟山群岛新区自主创新型人才问题,研究舟山群岛新区企业的人才战略,提出实施舟山群岛新区人才战略的对策,为充分发挥舟山群岛新区人才效用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进而提高其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。

 

【关键词】自主创新; SWOT; 人才支撑; 创新能力

 

       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,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。近年来,舟山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,不断强化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”的认识,拓宽人才工作的视野,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方法,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、人居环境和人才环境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。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,舟山市竞争力不强,自主创新能力不足,其原因很多,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人才对经济的支撑力不强,人才开发效益低下,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。在舟山群岛新区谋求经济发展大突破的今天,研究自主创新同人才支撑之间的互动关系,提出舟山群岛新区自主创新过程中人才支撑的对策措施,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。

 

一、舟山群岛新区自主创新人才分析

 

( 一) 优势分析。

 

1. 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,人才结构逐步优化。近几年,舟山人才学历进一步提高,人才技术职称、技能等级结构进一步优化,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。

 

2. 人才工作政策强化,人才服务体系完善,人才强市的工作氛围正逐步形成。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坚持贯彻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、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”的发展理念,全面实施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组织建设,大力营造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,已把人才工作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,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。

 

3. 人才积聚能力逐步增强,人才总量不断扩大。近年来,舟山市提出“以港兴市、港航强市”,大力打造“临港工业、港口物流、海洋旅游、现代渔业”四大基地,力推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明显提高,实现由传统海岛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转型。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,进一步增强了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。

 

4. 适应海洋经济发展,一支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已形成。近年来,舟山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着力打造海洋经济人才高地,以临港工业、船舶修造、交通运输、港口物流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人才迅速增长,初步形成了一支与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。

 

( 二) 劣势分析。

 

1. 人才总体实力仍不能适应发展需要。高层次人才依然紧缺,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,与主要城市相差较大,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滞后,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。

 

2. 人才集聚的大平台、大项目、大企业发展滞后。重大科技和工程技术项目缺少,人才与项目、人才与产业之间耦合程度不高,与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、发展事业的迫切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。

 

3. 人才投入明显不足。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理念没有真正确立,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、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、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吸引、重眼前利益轻战略投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。

 

4. 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。人才优先发展的观念还没有真正确立,人才引进、培养、使用、评价等方面政策还不够完善。人才住房难问题已成为人才事业发展的瓶颈所在。城市基础设施、医疗、子女教育、文化休闲等条件与周边发达城市还有一定差距,难以满足各类人才多样化、差异化需求,引进、留住人才的难度有所增加。人才公共服务总量不足、结构失衡、能力偏弱,人才市场发育不够成熟,难以满足人才发展的全方位需求。

 

( 三) 挑战分析。

 

1. 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尚有差距,人才瓶颈制约尚未根本缓解。近年来,舟山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,成为舟山历史上发展最快、最好的时期之一。与此对应,人才瓶颈日益突出,尤其与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线的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人才,如临港化工、港口物流、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更加紧缺。

 

2. 人才结构逐步调整优化,但仍不尽合理。人才的区域、行业、产业分布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相一致。存在“四多四少”现象: 两区人才多,两县人才少,城镇人才多,渔农村人才少; 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人才多,经济生产一线人才少; 基础专业和学科人才多,技术专业人才少。高级职称人才行业布局相对集中,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的教育、卫生系统。生产经营急需的高、中、低各层次专业人才普遍紧缺,高级专业人才和基础技术人才二头欠缺。企业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人才增长不快,熟练专业技工人才较为稀少,企业人才技术等级低,结构不合理。

 

3. 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,海洋经济高级人才严重缺乏。人才素质偏低,高层次、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,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。在各类企业,高职称、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尤其明显。海洋经济主导企业特别是船舶修造、石化工业、物流仓储业的高级职称、高级技师人才尽管发展较快,但依然严重匮乏。

 

( 四) 机会分析。

 

1.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。2011 年 6 月 30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,舟山群岛新区将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,建成我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、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和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,“先行先试”的政策将使舟山的基础设施建设,高科技企业的规模和水平产生质的提高,这一切都为人才的造就和引进提供难得的机遇。

 

2. 舟山群岛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,为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舟山市国内生产总值( ) 年均增长 14. 1%,经济增长率为全省第一,高于全省同期平均增幅 11. 8%的水平; 2011 年,舟山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,GDP 同比增长 11. 3%。按照舟山市“十二五”规划提出的“五年再造一个新舟山”要求,GDP 年均增长率应为 12.5% 。由此可见,提升发展速度已成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,为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。

 

3. 后金融危机带来的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机会。历史上多次经济衰退时期往往也是企业优化管理、提升队伍的好机会。金融危机后,一些企业和地区受经济不景气影响,纷纷裁员,这对舟山群岛新区来说,无疑是一次大机遇。为舟山群岛新区抢占人才先机,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。

 

4.“科教兴市”和“人才强市”战略的提出。进入新世纪以来,舟山市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中,深入实施“科教兴市”和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,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整合集成科教资源,集中力量重点突破,推动科技园区带动辐射,促进科技成果规模转化,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,走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、以市场为导向、以科技为支撑、以人才为根本、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有海洋特色的创新型发展道路,努力建设创新型舟山。政府工作导向的转变,为舟山群岛新区人才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。

 

5. 旺盛的人才需求。随着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,特别是“海洋特色”产业开发力度的加深,舟山群岛新区对人才的需求无论从质还是量上都会有很大的飞跃。

 

三、舟山新区自主创新人才支撑对策

 

( 一) 创造政策“洼地”,建立特别机制,聚焦特定人才。立足舟山群岛新区建设,在人才管理、政策措施、公共服务和综合环境等多方面先行先试和创新突破,突显比较优势。围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技术链、资金链、市场链等问题,探索建立鼓励创新、激励创造、适宜创业的特别机制,加快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。在特定范围或行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的创新、创业、创优高层次人才。加快集聚带项目、带技术、带资金,能够推动高新产业发展领军人才,加快集聚能创新、能创业的高层次人才,加快集聚实用、管用的高技能人才。

 

( 二) 提升人才服务水平。构建多层次的人才服务平台。加速推进人才市场、劳动力市场的贯通,建立统一、规范、有序的人力资源大市场,完善网上人才服务功能。一是提供多样化的人才服务内容。大力拓展人力资源咨询、人才素质测评、职业生涯辅导、人才租赁、人才猎头服务等服务项目。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,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。二是创办科技型企业的领军人才( 团队) ,给予创业启动资金资助,并在税收、贴息、商业担保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。完善制定海外高层次人才住房、长期居留、税收、子女入学、配偶安置、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。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,选拔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大院名校学习深造。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,全面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共需求科目轮训和专业科目培训。进一步完善舟山市技工学校建设,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。加强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育工作,增强职业技能教育力量。四是加快各类人才载体建设,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载体。

 

( 三)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。通过利用各级各类媒体,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宣传报道,着力营造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和创业、创新、创优和创造的良好风尚。

 

【参考文献】

 

1. 熊彼特. 经济发展理论[M]. 北京: 商务印书馆,1990

 

2.约瑟夫·熊彼特. 资本主义、社会主义与民主[M]. 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99

 

3. 周健临. 管理学教程[M]. 上海: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,2001

 

4. 傅家骥. 技术创新学[M]. 北京: 清华大学出版社,1998

 

5. 夏保华,陈昌曙. 简论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[J]. 自然辩证法研究,2001

 

6. 陈柳钦. 产业集群、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扩散[J].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( 社会科学版) ,2007

打印    收藏
上一条:黄建钢:“经略海洋”与“海洋思维”
下一条:黄建钢:整体创新更重要
关闭窗口
     

Copyright ?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

电话:0580—2267345

地址: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

智者慧言